找到相关内容38324篇,用时4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永明延寿与僧伽教育

    认识,望方家批评指正。   注 释:   [1] 《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   [2]参见拙论“永明延寿的净土信仰之确立”,《佛学研究》1998年号。   [3] ...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2138955.html
  • 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之发现与浅释

    什么呢?   第一,“标宗章”不应该采取问答的形式,而应该采取论文的形式。因为,从前面已经介绍过的设立“问答章”旨趣的短文来看,延寿显然只打算在&...mdash;p.421中。   [11]明版嘉兴藏是例外,题名在最初,所以此处没有。   [12]民国二十四年(1935),青岛佛学会出版。   [13]从卷首的题名等特征来看,沈氏所用的是明...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2138956.html
  • 日本禅僧中国修行体验谈

    ,仿佛古德的威严重现。然后去上晚殿,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是药石。晚上七点十五分开始坐禅,二炷香,佛学院的学生也一起坐,单上都坐满了。不过,禅堂中没有日本禅堂里那种脊背挺直、纹丝不动的氛围,好像是各随自意...深深的谢意。   安居修行的僧人有百人左右,其中多数是在设于寺内的佛学院一边学习一边安居的比较年轻的僧人。他们一天的安排大体上是,早晚上殿,白天学习或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晚上坐禅。其间,早中晚三顿饭...

    杨笑天 编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2238957.html
  • 安祥之美

      安祥之美,是在说明安祥的美好,当然也包含对安祥的赞美。   首先要辨明的是什么叫做安祥?   一、安祥是什么?   我们可以分几点来说明:   (一)安祥是法的现量   什么是法的现量?...

    耕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2938966.html
  • 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的文化、习俗,影响佛教,佛教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习俗,佛教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来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国人所...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3038967.html
  •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一、《金刚经》与六祖惠能   二、性空、无所得   三、明心见性、成就般若   四、无相、无住、无念   五、在生活中修行、解脱   六、结论   禅宗自四祖后,《金刚经》逐渐取代了《楞伽...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3338971.html
  • 佛教与科学

    要所有有缘人都度尽才能成佛。   如前所述,在佛教与科学的关系中,自度度他最基本的一方面是树立正见,即抉择正确的佛教科学观。所以在佛学与科学的关系中,为了保证思维有正确的指向性,指向圆满菩提,而不是...比如缘起问题,科学跟佛学都非常注重因果关系,另外都注重实证性。这样他们对佛教不会产生排斥心理,至少他们能够对佛教有所了解。然后再谈佛教与科学的互补性。比如科学的抽象性强调共性,对个体性的、心灵的现象无力...

    慈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4038981.html
  • 李炳南老居士与台湾佛教

    惠正为祷!   李炳南居士推动的社会福利事业   于凌波   (八十三年元月中华慧炬佛学会主办,‘佛教社会福利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纲要   李炳南(...俾囚人知非向善。   时,南昌孝廉梅撷芸光羲,任山东高等检察厅长。撷芸为祇洹精舍杨仁山老居士入室弟子,专治法相唯识之学,于济南大明湖畔设佛学讲座,讲授唯识,雪庐每讲必与,深受赞赏。   民国十六年...

    于凌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001839018.html
  • 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内容提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相比菩萨信仰的普遍流行可以说是其一大特色,由此也建立了中国化的佛教信仰体系。因历史传统与现实因缘的交融,中国佛教拥有了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五方五佛的信仰体系。这一体系的构...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0639074.html
  • 大悲度众生 正命不偷盗

      五戒是实现人类和乐生存的根本。人类生存要依赖衣食住等资生物资,佛典称之为“外命”,若被巧取豪夺,就会直接或间接威胁有情之生存。《大智度论》云:“不盗有何等利?答...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1539083.html